哪吒汽车“天价Logo”风波背后的生死劫
最近有传闻说哪吒汽车花5个亿设计了个Logo,这事儿一出来,哪吒汽车就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了,毕竟它现在正深陷债务危机呢。结果前CEO张勇急急忙忙出来澄清,说是瞎扯,实际花的钱也就百来万。他还特别生气地骂那些报道的媒体,说他们断章取义,乱搞事情。其实啊,这件事儿不只是在争论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么简单,背后还反映了造车新势力在资本热潮退去之后,到底该怎么活下去的大问题。
张勇“5亿天价” Logo被误读
被误读的“5亿天价”:一场断章取义的舆论狂欢
事情的起因呢,就是张勇在一次直播里说了句“做LOGO花的钱不下5个亿”。结果呢,就被一些媒体给理解成了“单个LOGO设计费就花了5个亿”,一下子就闹大了。不过呢,后来张勇在朋友圈还有公开回应里都解释清楚了:实际上这个LOGO的设计费用连100万都没到,那所谓的“5亿”其实是过去7年里品牌宣传、渠道改造、市场推广这些事儿加起来的总开销。
这事儿吧,其实就是因为大家没听明白,然后又有人故意断章取义,最后搞得整个舆论场都在瞎热闹。
车企“天价LOGO”引发争议
这个乌龙事件一下子暴露了大家对车企钱花到哪儿去的特别敏感。哪吒汽车现在正深陷债务危机(总负债快到100个亿),销量也跌得厉害(2025年1月才卖了110辆车),这时候再贴上个“天价LOGO”的标签,那不是火上浇油嘛,直接让大家更觉得它是在乱花钱了。哪吒汽车的张勇直接说了:“要是急急忙忙改名字,这5个亿就全白花了。”表面上是解释,实际上是在为公司的品牌战略说话,但这也间接说明哪吒在品牌建设上花了不少钱,可市场反馈却不咋地,有点不成正比的意思。
哪吒汽车为何深陷危机
从“新势力销冠”到“濒临崩盘”,哪吒到底哪里没做好?
哪吒汽车的命运简直就像造车新势力的一个小缩影。2022年,哪吒靠着卖了15万辆车,超过了“蔚小理”,成了销冠。它靠的是什么?低价策略(主力车型起步价才7万块),再加上疯狂往B端市场(就是网约车公司)冲销量。可是呢,便宜没能让它站稳脚跟:到了2023年,毛利率掉到了负的18%,亏了68.67个亿;到了2024年,销量直接暴跌了40%。
品牌力太弱,成了它最大的问题。前任CEO张勇之前老搞一些“蹭热点”的营销(比如跟《哪吒》电影联动),但很少提自家的核心技术。360的创始人周鸿祎都直接吐槽哪吒“营销乱七八糟,产品方向也不清晰”。这次换LOGO的事儿,其实也是品牌战略没想清楚的表现——就算是花百万设计费,可这7年花了5个亿,到底有没有真的让别人记住这个品牌?现在大家一提到哪吒,还是觉得它是“廉价网约车”的代名词。
哪吒汽车的信任危机与资金困局
高管“微博隐身”背后:哪吒汽车的信任危机和资金难题
最近,哪吒汽车的高管张勇在微博上玩了一出“隐身”的小把戏,结果被网友调侃说这是“跑路前兆”。其实呢,这只是因为他把微博的权限设成了“半年可见”,所以大家看不到以前的内容,后来他改成“三年可见”了。这事儿虽然被澄清了,但还是暴露出了公众对哪吒管理层的不信任。
更麻烦的是,哪吒现在还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张勇辞去了CEO的职位,转去做顾问了,说自己为了融资到处奔波,可那30亿的融资计划一直拖着没影儿。而且,他们提出的债转股方案(也就是70%的债务变成股权),也推进得特别慢。哪吒的创始人方运舟还专门给经销商鞠躬道歉,说月底会解决配件供应问题,结果就被经销商问:“你哪来的钱啊?” 这话一出口,尴尬得很。
现在,哪吒寄希望于“海外突围”战略(目标是到2024年海外销量占一半),但问题是,当资本撤离后,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让他们活下去,谁心里也没底。
车企花大钱搞品牌宣传值不值
讨论话题:车企花大钱搞品牌宣传,到底是“必须的投资”还是“瞎花钱”?
正方观点:我觉得品牌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你想想,要是没有好的品牌,消费者凭什么买你的车?像那个张勇说的,投个5个亿进去搞品牌,这钱花得值!只有长期砸钱打造品牌,才能让客户死心塌地喜欢你。
反方观点:别扯了,产品才是王道!要是车本身不行,光靠吹牛有什么用?你看哪吒汽车,毛利率都亏到-18%了,这不是典型的例子吗?只顾着包装品牌,不研究技术,迟早要翻车。
中间派观点:两边都有道理,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得一起走,不能光顾着做广告不管技术研发。要是把重点全放在营销上,忘了技术创新,那肯定要出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