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模式大揭秘
先来说说增程式汽车,它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电能 ,从本质上来说,它更像是一辆纯电动车。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增程器(一般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电池电量充足,车辆就完全依靠电池提供的电能驱动,此时发动机并不参与工作,车内十分安静,驾驶体验和纯电动车无异,而且还实现了零排放。一旦电池电量不足,增程器便开始工作,发动机启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要么直接供给电动机驱动车辆,要么为电池充电,让车辆能够继续行驶,解决了纯电动车续航焦虑的问题。比如理想 ONE,在城市日常通勤时,基本可以使用纯电模式,而当需要长途出行时,增程器就能发挥作用,保障车辆顺利抵达目的地。

再看油电混合汽车,它有多种动力模式,其中串联式油电混合,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供给电动机驱动车辆,和增程式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在一些工况下,发动机也可以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并联式油电混合,发动机和电动机都可以直接连接到传动系统,它们既可以单独工作驱动车辆,也能一起协同工作,比如在起步和低速行驶时,可能主要靠电动机驱动,以降低油耗和排放,而在高速行驶或急加速需要较大动力时,发动机就会介入,和电动机一起发力;还有一种混联式油电混合,结合了串联和并联的优点,动力系统更为复杂,但也能在不同工况下实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像丰田普锐斯就采用了这种较为先进的混联式混动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众多用户,其出色的油耗表现深受大家认可 。
发动机的角色差异
在增程式汽车中,发动机扮演的角色相对单一,它就像是一个专职的 “发电小能手”,只为发电而生 ,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的工作。就拿新岚图 FREE 来说,它的发动机启动后,唯一的任务就是带动发电机运转,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要么直接输送给电动机,为车辆的行驶提供动力,要么储存到电池中备用。这种模式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始终在高效区间运行,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和排放。而且,由于发动机不直接与车轮相连,车内的噪音和震动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给驾乘人员带来更加安静、舒适的乘车体验。
反观油电混合汽车,发动机的职责可就丰富多了,它既可以发电,又能够直接驱动车辆 ,身兼数职。在串联式油电混合模式下,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供给电动机驱动车辆,不过在某些特定工况,比如车辆需要急加速或者高速行驶时,发动机也会直接参与驱动,和电动机一起协同工作,为车辆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在并联式油电混合系统里,发动机和电动机都能直接连接到传动系统,根据不同的行驶需求,它们可以单独工作,也能一起发力。比如本田雅阁锐混动,在市区拥堵路段,电动机单独工作,车辆安静又节能;而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保证动力输出的持续性。至于混联式油电混合,发动机更是在整个动力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和电动机之间的配合更加复杂多样,通过巧妙的控制策略,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都能实现最优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用电需求大不同
从用电需求来看,增程式汽车和油电混合汽车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增程式汽车,它的一大特点就是支持外接充电 ,这就像是给它配备了一个随时能补充能量的 “充电宝”。很多增程式汽车都具备快充和慢充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比如在夜间休息时,使用慢充对电池进行深度充电,不仅能延长电池寿命,还能利用夜间低谷电价,降低充电成本;而在白天着急用车时,快充功能就能在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大量电能,满足出行需求。在日常使用中,如果每天的行驶里程较短,比如在城市中上下班通勤,往返距离在几十公里左右,依靠纯电模式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无需启动发动机,实现零油耗、零排放 ,大大降低了日常的使用成本。像赛力斯 SF5,它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 180 公里左右,对于大多数城市上班族来说,一周充一次电就足够了。
油电混合汽车则分为插电式和非插电式两种。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虽然也可以外接充电,但和增程式有所不同,它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大,纯电续航里程也更长,有些车型的纯电续航甚至能达到上百公里。在日常使用中,同样可以优先使用纯电模式,减少燃油消耗。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就不需要外接充电了,它主要依靠发动机和能量回收系统来为电池充电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在工作时会将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中,当车辆减速或制动时,制动产生的能量也会被回收并存储起来,为电池补充电量。所以,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的电池电量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会出现电量耗尽的情况,但也无法像增程式汽车那样,通过外接充电来实现长距离的纯电行驶。例如丰田卡罗拉双擎,它就是一款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在日常使用中,主要依靠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以及能量回收系统来维持电池电量,虽然不能纯电行驶很长距离,但在综合油耗方面表现出色,相比传统燃油车,能节省不少燃油成本。
能耗表现与费用分析
能耗表现和费用是大家买车用车时非常关心的点,增程式和油电混合在这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先看看能耗情况,在不同工况下,两者的表现各有千秋。增程式汽车在电量充足时,纯电行驶的能耗是很低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赛力斯 SF5,纯电续航能达到 180 公里左右,在城市日常通勤中,如果每天行驶里程不超过这个数,基本就是零油耗,只有车辆消耗电能,成本也就只有充电费用。但当电池电量不足,增程器启动后,能耗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在高速行驶时,增程器需要持续发电,以维持车辆的动力需求,此时的油耗可能会相对较高。有车主实测,某款增程式 SUV 在高速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能达到 8 - 10 升左右 。
油电混合汽车的能耗表现则要分情况讨论。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在纯电模式下,能耗和增程式纯电行驶时差不多,都比较低。但如果电池电量耗尽,进入亏电状态,发动机既要驱动车辆,又要为电池充电,油耗就会上升。像比亚迪宋 PLUS DM-i,在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大概在 5 - 6 升左右 。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由于不能外接充电,主要依靠发动机和能量回收系统来维持电池电量,它的油耗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会比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亏电时的油耗略低一些。比如丰田雷凌双擎,百公里综合油耗大概在 4 - 5 升左右,在市区拥堵路况下,因为频繁启停,发动机工作时间减少,电动机更多地参与驱动,油耗优势就更加明显。
再来说说费用,能耗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日常使用成本。对于增程式汽车,如果充电方便,经常使用纯电模式,那费用主要就是充电费用。以家用电每度电 0.5 - 0.6 元来计算,假设车辆每百公里电耗为 15 - 20 度,那么每百公里的电费大概在 7.5 - 12 元左右,成本是非常低的。但要是经常跑长途,增程器频繁启动,使用燃油发电,按照目前 92 号汽油每升 7 - 8 元来算,以高速馈电百公里油耗 8 升为例,每百公里的燃油费用就是 56 - 64 元,成本就会大幅增加 。
油电混合汽车的费用情况也类似。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在纯电行驶时费用低,和增程式纯电行驶费用相当。但亏电行驶时,费用就取决于油耗了,像前面提到的比亚迪宋 PLUS DM-i 亏电油耗下,每百公里燃油费用大概在 35 - 48 元左右。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虽然没有充电费用,但一直依靠燃油,整体燃油费用会比增程式纯电行驶时高不少,不过相比传统燃油车,还是能节省一些费用的。
总的来说,如果日常通勤距离较短,充电方便,增程式汽车在纯电模式下的能耗成本优势明显;而如果经常需要长途行驶,或者充电不太方便,油电混合汽车,尤其是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在油耗的稳定性上更具优势,长期使用下来,费用可能会更可控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车型,这样就能在享受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使用成本。
政策待遇与牌照区分
在政策待遇和牌照区分上,增程式和油电混合汽车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和日常使用都有着重要影响。
增程式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的范畴,这一身份让它在很多方面都享受着政策的优待。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可以上绿牌 ,在一些大城市,绿牌带来的优势可不少。比如在上海,购买增程式汽车可以直接获得新能源牌照,无需像购买传统燃油车那样参与竞拍或者摇号,要知道上海的车牌竞拍价格动辄八九万甚至更高,这一下子就为消费者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而且,绿牌车在很多城市还能享受限行、限购政策的豁免,在限行日也能自由出行,大大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此外,增程式汽车还能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以一辆售价 20 万元的增程式汽车为例,按照 10% 的车辆购置税率计算,就能省下 2 万元的购置税,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优惠,让消费者购车成本降低了不少。
油电混合汽车的情况则不太一样,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也就是常见的普通油电混合车型,多数只能上蓝牌 ,和传统燃油车一样,需要参与车牌竞拍或摇号,在限行政策上也没有特殊待遇。比如丰田凯美瑞双擎,作为一款经典的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在很多城市都不能享受绿牌带来的便利,购买时也没有购置税减免等优惠。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虽然也属于新能源汽车,可以上绿牌,享受部分政策优惠,但其在政策享受的程度和范围上,与增程式汽车还是存在一些区别。在一些地区,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的补贴标准可能会低于增程式汽车,而且在车辆购置税免征等政策的具体执行细节上,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 。
这些政策待遇和牌照的区分,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差别,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使用便利性以及长期的经济支出 。对于那些生活在限行限购城市,渴望拥有一辆出行不受限的汽车的消费者来说,增程式汽车的绿牌优势就显得尤为突出;而对于不太在意牌照问题,更注重车辆本身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消费者,油电混合汽车,尤其是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所以,在购车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购车决策。
购车建议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增程式和油电混合汽车的区别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那在购车时到底该怎么选呢?这还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
如果你的日常通勤距离较短,比如每天在 50 公里以内,而且家里或单位附近有方便的充电桩,增程式汽车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它可以在纯电模式下满足你的日常出行需求,成本低、噪音小,还能享受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惠。像每天上下班穿梭在城市道路中的上班族,增程式汽车就能让你轻松实现零油耗出行,还不用担心限行的困扰。
要是你经常需要长途驾驶,一个月有好几次跑高速的需求,或者所在地区的充电桩数量较少,充电不太方便,油电混合汽车会更适合你 。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它无需外接充电,加油就能走,而且油耗相对稳定,在高速行驶时也能保持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对于经常跑长途的商务人士来说,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就不用担心续航和充电问题,随时可以出发,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虽然也可以外接充电,但在亏电状态下,发动机也能较好地驱动车辆,不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在长途行驶时也能给你足够的信心。
如果你生活在限行限购的大城市,为了获得绿牌,享受限行豁免和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增程式汽车和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会是你的首选 。而要是你对牌照没有特殊要求,只是想节省燃油成本,提高车辆的经济性,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就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它的价格相对较为亲民,后期维护成本也比较低 。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增程式和油电混合技术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增程式汽车的电池容量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纯电续航里程持续增加,同时增程器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发电时的能耗和噪音进一步降低,让车辆在长途行驶时也能保持较低的成本和舒适的驾乘体验 。在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有望继续延续和完善,增程式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员,将继续享受政策红利,这将进一步推动其市场份额的扩大 。
油电混合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在电池技术提升的带动下,纯电续航里程将大幅增长,在城市日常通勤中,纯电行驶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 。非插电式油电混合汽车,也会在节能技术上不断突破,进一步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 。而且,油电混合技术在传统车企中应用广泛,随着各大车企对混动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加大,未来会有更多性能更优、价格更亲民的油电混合车型推向市场 。
总的来说,增程式和油电混合汽车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不断发展,它们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共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为推动汽车行业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不管你是追求纯电驾驶的静谧与低成本,还是需要燃油动力的长续航和便利性,都能在这两种技术的车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爱车,它们将共同塑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汽车出行未来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