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怪象:为什么“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

你有没有发现,新能源车市场出现了个怪现象——

商场里停着的30万级新车,十个有八个贴着“增程式”标签;

而小区邻居新买的代步车,清一色都是插电混动。

发现一个怪象:为什么“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这就像麻辣烫和法餐同时火爆,背后肯定有门道。

一、新势力造车,遇上了两堵高墙

造车新贵们不是不想造插混,实在是迈不过两道坎。

第一堵墙叫“技术专利墙”

插混车最核心的发动机直驱技术,早被传统车企用专利围成了铁桶。就像手机厂商绕不开高通芯片,新势力每造一台插混车,都得给传统车企交“过路费”。有车企算过账,光专利费就能吃掉整车15%的利润。

发现一个怪象:为什么“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更头疼的是发动机研发。某新势力工程师吐槽:“我们连造发动机的资格证都拿不到,发改委早就不批燃油车资质了。”原来国家从2019年起严控燃油车项目,新玩家想入场?要么花天价收购老牌车企,要么乖乖放弃

第二堵墙叫“成本生死线”

增程车看着结构简单,实则藏着吞金兽。40度电池+增程器+双电机的组合,成本直奔5万大关。这个数字放在20万车上勉强能扛,要是硬塞进10万级车里,厂家得赔得底裤都不剩。

发现一个怪象:为什么“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反观插混车,传统车企轻车熟路。比亚迪能把插混做到8万级,靠的是二十年攒下的发动机家底——就像老师傅用边角料也能炒出招牌菜。

二、用户体验,暗藏阶层密码

开过增程车的人都知道,它有种“作弊式”的优雅。

中产要的是“电动尊严”

花30万买车的老板们,最受不了发动机突然咆哮。增程车就算电量见底,也能让发动机安静充电,方向盘丝毫不抖。这种“电量焦虑隐身术”,就像西装革履出席宴会,永远不让人看见衬衣汗湿。

发现一个怪象:为什么“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而插混车亏电时,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的顿挫感,对高端用户来说堪比红酒兑雪碧——再省油也失了体面。

老百姓算的是“柴米油盐”

接娃买菜的老张最实在:“插混车没电还能跑4个油,增程车没电直接变油老虎。”这话揭开了市场分层的真相——

发现一个怪象:为什么“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插混就像带燃气灶的电磁炉,没电照样做饭;增程则是高级电陶炉,断电就成摆设。对精打细算的家庭,多花两万块买增程?不如省下来加三年油。

三、政策无形手,改写行业棋局

看着满街跑的增程车,其实都是政策逼出来的“替代方案”。

传统车企手握燃油车牌照,轻轻松松把插混车送进4S店;新势力就像没灶台的餐馆,只能做不用明火的“预制菜式”增程车。更戏剧的是,某些增程车拆开来看——发动机舱里装的,根本就是十年前的老款燃油机。

发现一个怪象:为什么“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这场看似技术路线的选择,实则是政策、成本和用户心理的三角博弈。下次再看见商场里的增程展车,你会明白:

它不是在炫技,而是在现行规则下,车企能端出的最体面解决方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