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这事儿,先是美国和苏联传授的技术,然后才轮到中国跟着学习。
许多人都搞不懂,欧美和苏联一向水火不容,怎么还能出现这种师徒情深的现象呢?
美苏和苏中这事儿,说白了,苏联人得好好感激那场拖拖拉拉的经济崩溃!
大萧条把美国弄得七荤八素,工人失业得像没头苍蝇,资本就像在无尽的迷宫里转圈,不知道往哪儿去!
那时候苏联正忙着搞工业,头疼缺钱又缺技术,斯大林看准机会,就像小孩见了糖果一样扑向西方资本。
西方的那些资本家一听能捞到好处,立马就把他们的意识形态扔到脑后,转身就来现实主义这边凑热闹!
美国马上派来了70个技术救星项目!
高尔基那家造车厂,真是车子一堆堆!
晓得了西方和苏联的传帮带关系,再聊聊中苏的事儿。
在中国汽车制造的初级阶段,有三家非常牛的车企,分别是一汽、二汽和上汽。
六十年前,欧美的汽车工业已经像大象一样冲刺了半个世纪,而当欧美把两次世界大战绑在车轮上的时候,中国造车只能学着拼图,靠着逆向工程勉强凑合。
经历了无数的炮火摧残,老中国只剩下几家汽车维修厂,而新中国的汽车产业就是在这一片破败的地基上开始了它艰难的旅程。
二汽在中国车史上地位不一般,咋说呢?从一开头,它就是为“咱中国自己的车”量身定做的。
二汽的成立,标志着咱们民族对自己搞汽车工业的决心和信心。
东风汽车(也叫二汽)在1965年时,有一群探矿的工作人员跑到鄂西北的深山老林里,结果发现那地方被21条山沟切割得七零八落,这简直像是大自然给他们造了个避难所,正好符合“依山、分开、躲藏”的三线建厂选址规则。
这儿正是后来二汽的摇篮,十堰!
1969年9月,第一批工程师们冲进了十堰的山里,几万人从天南海北涌到一起,挤在简陋的棚子里,点上马灯,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冒险。
可二汽的创业之路就像走在滑滑的香蕉皮上一样,摔得倒七翻八倒!
一个月后,二汽的厂子连个影儿都没见着,就接到了武汉军区的电话,非得在1970年十一之前搞定500辆车的“政治任务”,对当时的二汽来说,这就跟让牛上树一样难!
最后,二汽靠着自己双手的努力,凑齐了21辆车,去参加新中国成立21周年的庆祝活动。
因为怕出岔子,二汽真是派了好几拨工人,背着工具在主席台后头猫着,随时准备来个“飞跃修理”!
这画面就像是把一个时代剁成了片,大伙儿都能看出二期初建时的辛苦,而EQ140的问世,简直就是那阴霾里的一道光呀!
有不少人可能对EQ140的意思一头雾水。
这就像中国造车第一次把外面的技术搬回家,真是把苏联的东西当地化了!
1979年2月,EQ140和EQ240一身泥巴,顶着炮火冲过封锁线,这一幕成了中国汽车制造1.0时代最猛的瞬间!
EQ140和EQ240两个组合,就像一个玩具塔叠得太高,随时都可能招来“砰”的一声!
1978年,二期的组装流水线已能一年造出5000台,但奇怪的是,产量猛增了,挣得反而少了。
打仗一停,那些又大又贵的军车就成了摆设,结果二汽也跟着掉进了麻烦坑里,居然变成了湖北和一机部里最大的亏损大户之一!
EQ140这辆车就像是二汽的救星,让他们摆脱了亏损的苦海,关键得很!
到了1978年末,二汽不但把原定的2000辆一口气做完,还多产了3210辆,真是个劳模!不仅没赔钱,反而向国家交了130多万的盈利,简直是生意界的小财神!
EQ140就像给二汽打了一针兴奋剂,从战场转到市场顺利得很。整整80年代,它的生产量年年翻跟头般蹭蹭上涨,利润像是开了挂,每年都涨177%,那几个关键指标在国内汽车圈里简直就是老大哥!
十堰这地方,因为车子而厉害,从一个穷县跳到湖北人均GDP的前三名,大家都叫它“开车跑的城市”!
要说2.0时代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老外跟咱们一块儿混!
1992年,二汽和法国的雪铁龙碰了个头,联手搞了个神龙汽车,二汽也顺势改叫东风汽车,从此拉开了东风的“老三样”盛世:东风雪铁龙富康、爱丽舍,还有东风标致307。
东风的汽车梦儿可真是开启了新篇章啊!
接下来东风猛加码,搞了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这俩合资公司,把产品撒到更多的小市场里去了!
东风的本田车、还有东风的日产车!这俩家伙就像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好兄弟,天天在路上打秋千!
中国的车子为了换技术,就像在市场上贴了个大标签,虽然捡了点便宜,但真是花了不少冤屈的钱啊!
外企以品牌名义坐收技术转让和零件供应的钱财,赚得满盘都是,却死活不让咱中国企业碰到汽车的三大核心玩意儿。
等到了1999年,咱们才搞出了自个儿的车子动力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五十个国家的头头们进场,开的是还是老朋友奥迪!
这就是后起国家的工业命运,咱们真正想要的,永远像月亮上的水,捞也捞不着!
想要把丢掉的地盘找回来,得先搞明白自己是干啥的,还得有自己的招牌!
2007年,东风小车队成立了,咱们终于有了自己造轿车的本事,从此走上了自创品牌的光辉大道!
东风借着外企的资本反把自主品牌养活,慢慢揭开了中国汽车崛起的技术奥秘!
东风神S30一出场,东风轿车的自主时代就开张了,简直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下新能源技术也飞起来了!
2014年,中国的汽车制造迎来了3.0时代,国家像开了拼盘一样,推出了16条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一共造出了8.39万辆电动小车!
这一年被称作咱中国电动车的起步年,国货车企正式进入了新阶段!
要说电动技术,那简直是中国造车界的翻身仗,传统车企一下被甩得不剩啥!而氢能源技术呢,就像是在水底下打架,谁也看不见,热闹得很。
日本玩氢能的游戏已经整整五十年,丰田这家伙真不是省油的灯,手上握着两万多个专利,从储氢罐到碳纤维,再到质子交换膜,全都搞得跟铁桶一样结实。
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地,陆续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计划,大家都在猜这场没有火药味的较量,最后会用啥奇招把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玩得翻天覆地。
中国造车啊,得让自己的游戏规则别人在手里,而是得揽在自己口袋里!
中国的电动车子真是长了翅膀,今年居然生产了一千万辆,真是牛得没话说!
2月份,咱国产汽车的销量冲到了128.2万辆,比去年多了62%,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蹭蹭上涨,达到了70.6%!真是一波操作猛如虎啊!
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车和增程式车各自都在狂飙突进,比亚迪、吉利、小米等品牌也是赶着趟儿,贡献一波又一波的增长!
改变咯游戏的法则,那机会已经把几百年积攒的雾霭撕开,迎来了光明,为了未来的发展,也为了使命焕新,成了每个汽车厂商心中的信仰!
的车坛热闹得像过年一样,锂电池那边打得不可开交,氢能源也不甘示弱,偷偷加速了。说不定下一波汽车大变革就要从元素表的第一位搞起来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