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

最近看到特斯拉陶琳喊话车主“别拿生命开玩笑”的新闻,说实话后背有点发凉。难道现在的人为了偷懒,连命都不要了?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陶琳说的“安全带延长接头”和“方向盘配重块”,说白了就是两样东西:前者让你不系安全带也能骗过车辆警报,后者让系统误以为你双手扶着方向盘。刷某宝搜“特斯拉配件”,这类商品月销过千的比比皆是,评论区清一色“终于不用被车机唠叨了”“躺着追剧神器”。可你知道吗?就在上个月,广东某高速上,一辆开着Autopilot的特斯拉突然失控撞向护栏,行车记录仪显示车主当时正用配重块压着方向盘,人在后排睡觉,安全带延长接头让警报根本没响。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年某品牌方向盘套导致气囊无法弹出的案例。方向盘套厂商信誓旦旦说“不影响安全”,结果碰撞测试中气囊愣是被厚实的毛绒套子挡歪了方向。现在某些人为了“解放双手”,直接把生命安全交给一块淘宝买的200克配重块,这和把头伸进狮子嘴里自拍有什么区别?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特斯拉的Autopilot宣传片里,驾驶员确实可以短暂放手喝咖啡,但人家底下有一行小字:“需始终保持注意力”。去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报告显示,涉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事故中,90%以上都检测到驾驶员分心,有人甚至把座椅放平睡觉。陶琳说“驾驶员永远是第一责任人”,这话听着冷冰冰,但仔细想想:再智能的系统能预判突然窜出的电动车吗?能识别被暴雨模糊的交通标志吗?

更讽刺的是,某些车主改装车辆时振振有词“特斯拉自己减配怎么不说”,没错,2022年特斯拉确实因为芯片短缺偷偷减配了转向系统的冗余控制器,这事直到车主拆车才发现。可问题在于,企业减配尚且有国家强制标准兜底,你自己往车上绑定时炸弹,出事能找谁哭去?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为什么明知危险还要铤而走险?说到底还是侥幸心理作祟。心理学上有个“风险补偿效应”:当人们感觉安全措施增强时,反而会做出更冒险的行为。就像戴了头盔的摩托车手更容易超速,绑了配重块的车主也更倾向于刷手机。去年某机构调研显示,使用方向盘配重的车主中,43%承认“经常在高速上看视频”。

但技术不是玄学。特斯拉的DMS驾驶员监测系统主要依赖方向盘扭矩感应,配重块恰恰破坏了这套安全逻辑。更可怕的是,某些改装还会干扰CAN总线通讯。去年成都就有案例:车主加装的第三方“自动驾驶模块”导致刹车信号紊乱,车辆在停车场自动加速撞墙。4S店一查数据,直接拒保,改装破坏原厂协议,保险公司都可能拒赔。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陶琳说“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这话从深陷“刹车门”争议的特斯拉高管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黑色幽默。但抛开立场看本质,这次喊话确实戳中了行业痛点:当车企把“自动驾驶”当卖点宣传,当销售话术暗示“可以放手”,当海量短视频博主示范“薅系统羊毛”,普通消费者很难不被带偏。

必须承认,特斯拉在技术迭代上确实激进。从最早取消仪表盘到坚持纯视觉方案,从影子模式到Dojo超算,马斯克总说“安全数据会说话”,他们的2024年Q1报告显示,开启Autopilot的特斯拉每百万英里事故率是人工驾驶的1/8。但数据再漂亮,也架不住有人把L2当L5用。就像再坚固的安全带,也救不了不系安全带的人。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2018年Uber自动驾驶测试车撞死行人的案子。事后调查发现,系统确实没识别到横穿马路的行人,但车内安全员当时正在低头看手机,他以为配了自动驾驶就能高枕无忧。这个案例最震撼我的不是技术缺陷,而是人类对机器的盲目信任。

现在某些电动车论坛流行一句话:“买特斯拉不折腾配件,等于白买。”改装氛围灯、加装游戏手柄、破解系统限速...当车企把车机变成“智能终端”,用户也把车辆当成了“大号玩具”。可他们忘了,四个轮子上承载的是血肉之躯。去年某网红在直播中演示“无人泊车”,结果车辆突然加速撞碎玻璃幕墙,评论区居然还有人刷“节目效果炸裂”。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这次工信部的推进会来得及时。要求车企“不得夸大宣传”“明确系统边界”,算是给疯狂内卷的自动驾驶营销踩了刹车。但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光靠约谈企业不够。比如某电商平台至今仍在售卖“自动驾驶神器”,页面赫然写着“完美兼容特斯拉系统”;某些汽车博主为流量教粉丝“如何骗过DMS监测”,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韩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参考:2023年起,所有具备L2以上功能的车辆强制安装眼球追踪系统,分心超过5秒就自动降级驾驶模式。咱们的国标GB/T《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虽然明确了责任划分,但落实到监管层面还有差距。

“骗过特斯拉”的骚操作,到底有多作死?陶琳这次可能真没说错……-有驾

技术终究是工具,不是上帝。当我们用20块钱的金属块欺骗系统时,其实是在欺骗自己。下次想买“自动驾驶神器”时,不妨打开新闻看看:过去三年,全球因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增长了三倍。数据不会说谎,在生死面前,所有的小聪明都不值得赌上性命。

(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厂商无利益关联。部分案例引用网络公开报道,具体事故责任以官方调查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