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文:巩霞 李忆林子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近年来,“视频优先”,成为很多媒体转型的方向。
有的正在摸索,有的浅尝辄止,有的真正把“视频优先”落实到到日常报道的中,而且不断出新出彩。
今年的高考,视频报道自然成了很多媒体报道发力的方向。
2016年起就发力视频报道的新京报,今年又是如何报道高考的呢?
除了App 专题、报纸版面、海报、微博话题、一图看懂等形态外,包括微博连麦、视频探访、8 小时直播等在内的视频内容,成了高考报道的最大看点。
新京报传媒研究院采访多名参与高考报道的主创,为大家分享视频报道心得和幕后故事。
01
视频IP发力
《城市体验官》“陪考”
新京报在本次高考系列报道中,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是“城市体验官”栏目推出的视频报道《除了家长,考场外还有一种“爱的等待” | 城市体验官》
城市体验官出镜记者徐美慧介绍,城市体验官栏目建立的初心,就是让记者去亲身体验和记录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北京市内的“身边事儿”,比如新出政策或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些社会变化。
由于高考在任何一年都属于全民性的热点事件,早在考试开始前的两周,城市体验官团队就已经开始思考围绕北京高考能开展哪些选题。
城市体验官主创裴剑飞了解到,当时北京公交集团正在为高考考生筹划志愿便民服务。今年,该集团计划在考场外为家长和考生提供大巴车作为一种临时的室内休息场所。此外,他们还在室外设立了摊位,提供一些考生需要的文具、饮品等物件。
这条线索为城市体验官团队带来了灵感。他们设想城市体验官也可以与北京公交集团进行合作拍摄,让记者以志愿服务者的身份去为高考考生服务
徐美慧就是志愿者之一。在给考生和家长做一些引导工作之外,她还承担着在考前发放醒脑的风油精、清凉油,供应解暑的凉白开、酸梅汤的任务。如果现场有人寻求帮助,她也会及时伸出援手。高考首日的最高气温已蹿升至三十六度,暑热令各自忙碌的摄像老师和记者不觉感叹“整个人都有点虚脱了”。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6月7日,记者向考生家长提供志愿服务。新京报视频号截图
“在便民的措施之外,我们作为记者能够做到什么?”
城市市体验官团队认为高考是每位学生的人生要事,应当营造一些仪式感。因此,高考首日当天,记者们还为考生准备了六束向日葵。向日葵寓意着“一举夺魁”,很适合送给考生;每束花中间还分别插有卡片,记者们在卡片上留下了想对考生们说的心里话。
北京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之后,这些寄语便随花束一同递入了考生手中。有趣的是,记者们原本还犹豫应当将向日葵送给谁,结果有一些家长看到记者给其他考生献花之后,竟主动与他们搭话,询问“能否给我家孩子送一束”。
徐美慧说,城市体验官整个团队的成员都比较年轻,高考的记忆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遥远,现在回想起当年高考的一些事情,也仍是历历在目。她敏锐地发现,当下高考送考的现象与十年前她独自赴考的情形相比,是非常不一样的。全家送考、请假全程陪送的考生家长并不鲜见。
在等候孩子的漫长时间里,家长们通常会在考点附近找个地方休息,城市体验官与北京公交集团合作提供的志愿服务车恰恰为这部分家长带去了一些便利
拍摄过程意外地顺利。按照团队的预想,由于记者的介入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发挥,所以是不能去直接采访考生的。但实际上在现场很多考生的心态都特别好,他们甚至愿意主动跟记者聊聊自己的感受。另外,很多考生家长在言谈间所流露出的从容、坦然和自信的风度,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信任自己的孩子,也相信孩子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这应当能够为考生带去最有力的鼓舞。
谈及本次高考策划所呈现出的效果,徐美慧是比较满意的。这期视频的发布正好赶上城市体验官开设属于栏目自己的视频号的时机,获得了北京公交、以及其他许多官方部门的转发支持。
不过,徐美慧认为,拉动视频报道传播效果的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在于团队所选的视角能够引发大众的共鸣。十年前“我”作为考生坐在考场上,十年之后“我”作为志愿者去为考生服务——这一点为视频奠定了一种温馨的基调,才得以使观众为之动容。
从数据来看,此次高考报道策划也可以说收获颇丰。截至6月9日,这支视频在新京报App、“知道视频”视频号、以及新京报官方公众号的总浏览量高达244万
02
八小时大直播
辗转第一现场与直播间
在2023年北京高考期间,从第一份试卷押运到收卷铃声响起,新京报社的记者都与考生保持着同样的步调,坚守在炎热的考场外、或火热的直播间里。
八小时大直播,普通观众听说后可能会感到很夸张,而对于策划本次直播的新京报视频报道部而言,却只是“常规操作”。
主创团队此前就已经有过丰富的大型直播经验,就本次《8小时大直播直击| 2023高考第一天》的策划而言,八个小时恰好足够团队的直播镜头全过程、多角度地扫描过高考相关的各个环节的细节、各个岗位上的人物,凸显出了全社会怎样合力为高考和考生保驾护航。
这场浩大的直播要求六位记者按照不同考点进行分工,接力完成直播的主持工作。对于新京报社视频报道部直播组资深记者贾洁卿来说,高考日注定是她顶着高温四处奔波的日子。贾洁卿介绍,每年这一天她都会起得非常早,前一晚基本上就睡了两三个小时,接着在凌晨四点就起身前往工作地点。
2023年6月7日五点三十三分,贾洁卿走入直播画面,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为人们揭秘高考试卷押运的过程。
六点半,她又要奔赴下一个“战场”,也就是她所负责的人大附中的考点。八点零五分起,她引领观众直击考生进场前的现场情况。
在开考后的“空档”,除了在考点继续“待机”的人员,包括贾洁卿在内的记者要及时赶回位于东城区的新京报社演播室。
不到十点,她的身影再次如期出现在直播间,就高考注意事项、天气等话题与搭档侃侃而谈。
这种不断“转场”的高强度工作则一直要持续到下午一点直播结束,之后还要继续上班。贾洁卿坦言,其实高考这一天的经历很是难熬,对于记者来说同样是一场重大的考验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6月7日清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试卷押运画面我们视频微博直播截图
在人大附中考场外,记者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家长们对高考的重视,与家长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贾洁卿遇到了一位居然提前一年为家中备考学生“踩点”的父亲。他戏称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准备高考,当天他是特地来向今年的考生和家长“取经”的。从考生预先多长时间抵达考场,到穿哪种衣服鞋子更为合适,都是这位父亲亟待解决的疑问,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经官方发布,就为演播厅内的记者吹响了集结号。考场上的学生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作文,而直播间的记者和讲评老师通常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迅速为讲作文做准备。
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是公众参与度非常高的热点话题,直播间有一部分观众正是特地来听作文解析的。大众居高不下的关注度和期待值也为直播团队的严谨程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民间流传”的作文题目是不能直接采用的,这是为了避免造成不准确信息的二次传播
那么五分钟可以做什么?
贾洁卿在拿到作文题目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核对题目的真实性。其次是要和主讲老师甄选要讲哪套试卷或哪些试题,理清讲解顺序。在老师阅题的同一时间,她还需要确认作文题目中是否含有生僻字,为下一步朗读题目的工作做好保障。除了必要的沟通,空气里只有极致的安静。
截至直播结束,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高考首日直播在新京报app、视频号、腾讯、微博、快手多个平台的观看量共计达到近95万,点赞量超过7.5万
只有主创人员的辛苦付出,也不能保证高考首日直播成为每年的“重头好戏”。高考在国人的共同记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才是直播间的源源不断的流量的根源。除了今年约1291万考生的家人,还有以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或者没有高考过的人,他们都有可能会对本次直播投入热切的关注。
每隔不久,直播间里就会响起记者念读观众评论的声音。这些评论大多都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家人、或是学长学姐“打call”,祝福他们金榜题名。
了解更多>>
高考报道中,其他媒体又是怎么发力视频的呢?
新华社
推出了有关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和她的学生们的策划报道。
该报道包括了四则短视频,分别围绕四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展开:张桂梅校长考前叮嘱学生、张桂梅校长吃粥喝药后为学生送考、张桂梅校长一边吃饭一边守候在考场外、以及张桂梅校长告别高考后离校学生。这些短视频完成了对高考前、高考时和高考后三个不同的时间节点的全面覆盖。
借助具象的场景画面,每个短视频都捕捉到了张桂梅校长的质朴的生活细节、以及细腻的人物情感,这些都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视频在新华社微信视频号、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传播。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6月7日,张桂梅校长吃饭时仍守候在考场外等待考生。新华社微信视频号截图
央视新闻
在6月7日开启了近六个小时的直播。在湖南长沙、吉林长春、辽宁沈阳、天津等全国多个地区,央视都对直播进行了布局,带领观众探访送考现场。
央视新闻微博报道,视频内容涉及爱心网约车、大巴车守护考生赴考路,交警等多部门在高温、雷雨天气地区全力护航,家长老师“花式”送考等多个温暖人心的高考故事,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了解高考首日情况的视角。
此外央视还策划了老师云解析点评高考作文题活动。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6月7日,辽宁省沈阳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直播画面。央视新闻微博直播视频截图
封面新闻
发布了时长约一小时的视频《“萌新”班主任马龙首次送学生上考场》
封面新闻视频微博介绍,这位老师是来自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高三二班的物理老师马龙,曾因视频《班主任的一天》在网络上走红。记者在天微亮时就前往了马龙老师家中,后跟随老师一起出门送考。
在此之前,封面新闻还对这位老师为高三学生上的最后一课进行了影像记录,结合其它采访内容,共同为观众生动地塑造出一位新手高中教师的形象。视频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手法,使观众能够轻易地对马龙老师萌生出亲切感。马龙老师在送考时对学生的祝福,与表现出的不舍的情绪,都深深触发了观众与主角的共情。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马龙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封面新闻视频微博视频截图
- 阅 读 推 荐 -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谁在网暴武汉坠亡母亲?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国企领导牵手门”,侵犯了隐私权?
今年报道高考,最出彩的是什么?-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