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

还记得在2024年北京车展后,雷军在某论坛上表示,自己很难理解为何车企要做如此多的同质化车型,车圈的卷完全是同质化的卷,甚至称走访完车展后很“绝望”,觉得车企“这哪是在做产品,完全是在靠蒙”。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2025年两会期间,雷军再次聚焦行业同质化竞争问题,强调科技创新与差异化发展是破局关键。

雷军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在性能参数、外观设计、智能座舱、动力电池、底盘配置、智驾方案等方面都存在同质化现象。

例如,大容量电池与高效率电机的引入,使不同价位车型的加速性能在电机加持下都能轻松达到5s以内,性能参数上难以形成明显差异。

在造型设计上,很多车型“撞脸”,设计风格整体趋同,且智能座舱的软硬件使用方案、车机系统界面也逐渐趋同。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动力电池方面,主流车企对于不同细分级别的产品,使用的方案大同小异。

底盘方面,15万以上车型常见铝合金底盘、多连杆结构、空气悬挂等配置,且都在宣传数字底盘或智能底盘。

辅助驾驶方面,目前解决方案的两大派系均能实现从高速NOA到城市NOA加上下车泊入等功能,且都在往融合路线走,用户体验差异不大。

如今再看车市,雷总的话简直像神预言,国产车的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都快成“连连看”游戏了,消费者选车时那叫一个眼花缭乱,脑袋都大了!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这两年,国产车的同质化问题,简直像“打地鼠”,按下一个冒起一堆。

就说配置这块,续航、动力、辅助驾驶,这些核心配置都快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了。

你去看市场上的新能源车,随便挑几款同价位的,续航里程都在那几个数字区间徘徊,就像商量好了一样。

动力参数也是,加速几秒、功率多少,相差无几,感觉就像是车企们对着同一个标准答案在抄作业。

辅助驾驶呢,都是L2、L2+级别的,功能介绍起来也是大同小异,什么自适应巡航、高速城市NOA、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名字都不带换的。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外观设计也没能幸免,简直是陷入了“同质化漩涡”。

前脸的贯穿式日行灯,简直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走在路上,远远看去,一排车的前脸都闪着同样的光带,跟LED灯带展销会似的。

贯穿尾灯也是,一到晚上,马路上的车尾灯看起来都差不多,就像一串发光的糖葫芦。

还有隐藏式门把手,原本是为了追求科技感和低风阻,现在倒好,不管什么车都往上装,完全没了新意。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更离谱的是,很多车型的整体造型都很相似,轿跑风格的车身、溜背式的车尾,你说这是一家车企生产的不同车型,我都信。

随便在市面上挑一款车型,就能轻松找出至少3辆配置差不多、价格差不多、外观差不多的“孪生兄弟”。

就拿15万级别的纯电轿车来说,长安启源A07、零跑C01和吉利银河E8,这三款车简直像三胞胎。

长安启源A07,2024款纯电真香版,515公里尊贵版,用的是三元锂电池,58.1度电,纯电续航515公里,单电机后驱,电机最大功率190kW,258马力,还标配L2级辅助驾驶系统,什么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应有尽有,还有VTOL移动电站、座椅加热通风按摩、15.4英寸娱乐大屏。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再看零跑C01,15.88万的价格,车长5050mm,轴距2930mm,比长安启源A07略大一点,动力输出差不多,电机输出最大功率200kW,最大马力272Ps,其他配置也基本一样,什么VTOL移动电站功能、L2级辅助驾驶系统、360全景影像、娱乐大屏,一个不少。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吉利银河E8呢,同样的价位,配置也相差无几,完全没有拉开差距。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为啥会这样呢?

难道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遇到瓶颈了?

从动力电池和电机参数来看,似乎真有点这个意思。现在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想要再有大幅提升,难度越来越大,就像爬山爬到了山顶,再往上一步都费劲。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电机参数也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再增加功率,成本上去了不说,实际驾驶体验也未必能有明显提升,性价比不高,两驱车5秒级加速基本上是极限。

所以在这些核心部件上,车企们很难做出差异化,只能在其他地方想办法,结果就导致了配置和外观的同质化。

这种同质化可把消费者害惨了。

选车的时候,面对一堆看起来差不多的车,真是无从下手。

就好比去超市买苹果,摆在面前的都是红富士,大小、颜色、口感都差不多,你说选哪个?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消费者想要找到一款真正符合自己需求和喜好的车,变得越来越难。

而且,因为缺乏差异化,车企们只能靠打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

总之,作为消费者,对于最近两年出来的车真的没有啥感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感觉?

所以说,国产车要想摆脱这种同质化的困境,还得靠持续性的创新。

雷军:国产车“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选车也疲惫啊!-有驾

技术上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动力电池和电机等核心技术的瓶颈,找到新的差异化竞争点。设计上也要大胆创新,摆脱千篇一律的风格,打造出有辨识度、有个性的车型。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