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款挂着红旗标的SUV,价格竟跌到了11万?2025年4月,车市价格战的硝烟中,红旗HS3以“13万级豪华SUV”的标签冲上热搜。一边是直降3万的“诚意”,一边是网友的质疑:“这车到底是真香,还是割韭菜?”
翻开销量数据,答案似乎更扑朔迷离——过去一年,HS3累计卖出2.9万辆,单月销量却始终徘徊在2000台上下。这辆曾被寄予厚望的“国民豪华SUV”,为何成了市场里的“矛盾体”?
时间拨回2023年7月,长春红旗工厂的聚光灯下,HS3以14.58万的起售价高调登场。彼时的红旗,刚完成“百万用户”里程碑,急需一款走量车型巩固市场。2770mm轴距、2.0T+8AT动力组合、L2级辅助驾驶……这些本属于20万级车的配置,被一股脑塞进HS3的“豪华礼包”。
但市场的反应却给了一记闷棍。首月2276台的销量,不及本田CR-V的零头。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HS3难以回避的尴尬:低配车型的织物座椅、机械仪表,让“豪华”二字显得苍白;实测9L/100km的油耗,更让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直呼“养不起”。
可用户坐进驾驶舱,触手可及的硬塑料、反应迟缓的车机系统,又瞬间将“豪华感”打回原形。某汽车论坛的热评一针见血:“红旗想用BBA的标,卖国产车的价,结果两头不讨好。”
HS3的困境,实则是红旗转型的缩影。这个曾专供礼宾车的品牌,如今既要守住“国车”光环,又得在10万级市场与吉利、长安贴身肉搏。HS3把轴距做到2770mm、价格压到13万,代价是砍掉真皮座椅、隔音玻璃等“隐性配置”——这种“看得见的地方豪华,看不见的地方将就”的策略,正在透支品牌溢价。
反观竞争对手,比亚迪宋PLUS DM-i用插混技术把油耗砍到1.3L/100km,吉利星越L靠CMA架构收获“国产沃尔沃”口碑。HS3引以为傲的2.0T动力,在电车时代反而成了“甜蜜负担”。
“降价3万”的HS3真的没诚意吗?未必。对比19.58万的顶配版和28万的林肯冒险家,前者多出自动泊车、丹拿音响,价格却便宜近10万。但问题在于,愿意花13万买车的用户,要的不是“性价比天花板”,而是“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可惜HS3把刀刃对准了参数表,而非真实用车场景。
更值得警惕的是口碑滑坡。某投诉平台显示,红旗的投诉回复率不足5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终身质保”的承诺遭遇“售后摆烂”,再低的售价也难换回信任。
站在2025年回望,HS3像极了一场豪赌:赌中国人对“红旗”二字的情怀,赌燃油车还能再战十年。但现实是,新能源车把零百加速卷进5秒、智能座舱迭代到AI大模型,单纯堆参数的燃油车已难激起水花。
或许HS3真正的出路,不在配置表里,而在工厂车间——把省下的3万成本,换成更细腻的做工;把“豪华SUV”的标签,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质。毕竟在这个连电动车都敢喊“终身免费保养”的时代,诚意,从来不只是价格数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