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以前真不敢想,现在十几万就能拿下这么能打的电车,这事儿搁过去,简直是白日做梦。奇瑞这回推出的星纪元ET,直接把身价压到十七万多起,还号称是技术上的扛把子,配置堆到天花板,这背后门道可不少。
咱先捋一下这车,增程、纯电,续航给力,肚量也够,智能化也没拉胯。最扎眼的是那价格,直接杀进了燃油车的地盘。换作早几年,这价位你顶多能淘到一辆合资紧凑型SUV,现在,你可以掂量掂量一台空间更大的、电动的、配置还顶呱呱的SUV。
疑问也来了,现在车企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把价格砸穿地板?
这事儿,既有市场厮杀的成分,也有技术迭代的功劳。新能源这块肥肉,谁都想啃一口,可狼多肉少,你不让利,别人就撬走你的客户。再者,电池那块、电控那块,这些年窜得飞快,成本也落下来了,车企才有底气把价格往下降。
当然,降价背后,也有一些容易被咱们忽略的玩意儿。好比说,对供应链的把控力,生产效率的提速,甚至包括营销路子的转变。往简单了说,以前车企可能更看重品牌身价,觉得高端就得贵,现在,不少车企开始脚踏实地了,觉得把车卖出去才是正经事。
有意思的是,这回星纪元ET主打“豪华+安全+大空间”,瞄准的是家庭用户。这路数其实挺精明,现在大伙买车,不再光图个面子,更在意实用性。一家老小出门,空间要够,安全要硬,开着要舒坦,这才是硬道理。
说到安全,这车号称是经历过各种严苛的考验,高空坠落啥的都给安排上了。这后面的心思,也值得琢磨。现在消费者对安全这块,要求越来越高,车企也必须掏出点干货来佐证自己。毕竟,安全这事,谁也不敢糊弄。
可反过来说,价格降下来了,配置上去了,是不是就稳操胜券了?也未必。
得知道,汽车这玩意儿,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配置,还牵扯到售后兜底、品牌声誉、用户感受这些。有些车企,可能在吆喝上挺卖力,但在售后服务上就掉链子,时间长了,口碑就垮了。
所以说,对于咱消费者来说,买车不能只看眼前那点蝇头小利,还得掂量掂量整体情况。对于车企来说,也不能光想着降价抢饭碗,还得把服务做到位,把口碑竖起来。
还有,这种“卷”价格的套路,长远来看,对整个行业是好事吗?短时间,消费者肯定是占便宜的,但长此以往,如果车企都只顾着打价格战,而冷落了技术钻研和创新,那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能就要吃瘪。
就像早几年共享单车那场戏一样,烧钱烧到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是一片狼藉。汽车行业,可不能步人后尘。
与其说星纪元ET是奇瑞的一次豪赌,倒不如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必然结果。往日,咱只能仰视合资品牌,如今,咱也有了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品牌,甚至在有些方面,还甩了他们几条街。
换个角度想,星纪元ET的问世,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粉墨登场,更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奋力突围。而这种突围,最终得益的,还是咱每一个老百姓。兴许,过些年头,等咱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会觉得,2024年,确实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分水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