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猛冲”却难超纯电,背后原因几何?

销量数据对比,差距明显

插混车“猛冲”却难超纯电,背后原因几何?-有驾
#百度带货春令营#

先来看一组直观的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 193.7 万辆,而插电混动汽车销售 114.5 万辆 。从这个数据对比中,两者的销量差距一目了然,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明显高于插混汽车。这样的差距在具体车型上也十分显著,例如在 2025 年 3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纯电动车宏光 MINIEV 销量达 4.5 万辆,而插混车型中销量较高的比亚迪秦 PLUS DM-i 为 3.2 万辆。从市场份额来看,纯电动汽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约 63% 的份额,插混汽车仅占 37%。如此悬殊的数据,足以说明在当下的市场中,插混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在销量上确实处于下风。

插混汽车看似势头猛的原因

车企大力推广,营造繁荣假象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赛道上,众多车企对插混汽车的大力推广,给外界营造出一种其发展势头迅猛的繁荣假象。以比亚迪为例,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推出的多款插混车型备受关注。比亚迪举办了盛大的新车发布会,邀请众多媒体和行业专家参与,在发布会上全方位展示新插混车型的性能、配置和设计亮点。同时,在各大线上平台投放大量精美的广告,从社交媒体到汽车资讯网站,比亚迪插混车型的广告随处可见。在电视媒体上,也能频繁看到其广告身影,通过多渠道的宣传,让比亚迪插混车型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吉利汽车同样不遗余力地推广插混汽车。旗下的银河系列车型,通过举办线下试驾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插混汽车的驾驶乐趣和性能优势。还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购车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手段,使得吉利插混车型在市场上的热度不断攀升。这些车企的大力推广,让插混汽车在市场上的曝光度极高,给人一种发展迅猛的感觉。

技术革新带来的吸引力

插混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是其看似发展势头猛烈的重要原因。比亚迪的 DM-i 技术,以电驱动为基础,采用超大容量电池和大功率电机。在城市行驶中,几乎全靠电机驱动,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和燃油消耗,同时提升了静谧性和舒适性。其配置的 1.5L 专用发动机和两台电机,形成 p1 电机发电、p3 电机驱动的混合动力结构,能智能切换动力源,降低能耗。采用高功率电机和大容量刀片电池,安全性能高,续航能力强,电机最高功率可达 97.5%,部分车型纯电里程可达 51km 至 110km 。

吉利的雷神 EM-i 超级电混技术同样亮点十足。它搭载了全新的 BHE15 四缸发动机,热效率竟高达 46.5%,刷新了全球量产发动机的热效率纪录。实测显示,搭载该技术的车型续航里程高达 2390.5 公里,而百公里油耗却仅有 2.62 升,真正做到了长续航与低油耗的和谐统一。在混动电驱、高效燃烧、智能 AI、冗余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都实现了全面创新,首次引入碳化硅无级变压模块,保证了亏电状态下加速性能依旧强劲,满电亏电驾驶体验如出一辙。这些技术革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让人们对插混汽车的未来充满期待,也进一步推动了插混汽车看似迅猛发展的态势。

插混销量不及纯电的深层原因

面向 C 端的局限性

插混汽车在面向 C 端消费者时,存在着诸多局限性,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其销量的增长。插混汽车由于具备燃油和电力两套系统,结构复杂,导致其故障率相对较高,维修、保养和保险费用也相应增加。有数据显示,插混汽车的保养成本相比同级别燃油车高出约 30%,维修成本更是可能翻倍。这对于注重经济实惠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家用车的使用频率和强度相对较低。据统计,普通家庭用车一年的行驶里程大多在 1 - 2 万公里,平均每天的行驶距离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燃油车的加油便利性优势得以体现,而插混汽车需要充电的劣势则被放大。即使插混车在使用成本上略低于燃油车,但考虑到其更高的购车成本和维护成本,综合下来,插混车在性价比方面并不占优势,难以吸引燃油车用户转投其阵营 。

纯电车型应用场景更广泛

家庭第二辆车的优质选择

在当今社会,小康和中产家庭日益增多,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购车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家庭第二辆车的主要用途往往是短途通勤,满足家庭成员日常出行的需求。纯电车以其小巧灵活、使用成本低的特点,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例如,五菱宏光 MINIEV 凭借其亲民的价格和较低的能耗,成为了众多家庭购买第二辆车的热门选择。它车身小巧,在城市中穿梭自如,停车也十分方便,而且充电成本低,非常适合日常短途代步。相比之下,插混车虽然也能满足短途通勤需求,但在价格和能耗方面,往往不如纯电车具有优势。对于家庭第二辆车来说,纯电车无疑是更优质的选择,这也使得纯电车在家庭第二辆车的市场中占据了较大份额,进一步推动了其销量的增长。

商用出行市场的青睐

在出租车、网约车等商用出行市场,纯电车凭借其营运成本低的优势,受到了广泛青睐。以网约车为例,纯电车的用电成本相较于燃油车的加油成本大幅降低。据统计,一辆每天行驶 400 公里的网约车,若使用纯电车,百公里电耗 13 度,每度电 2 元,一天的电费约为 100 元;而若使用燃油车,百公里油耗 7.5 升,每升汽油 8 元,一天的油费则高达 240 元 。这意味着使用纯电车每天可节省 140 元左右,一个月就能节省 4000 多元,一年下来节省的费用相当可观。

在一些城市,合规网约车中纯电车的占比不断提高。以珠海为例,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珠海市合规网约车数量达到 21952 辆 ,其中大部分为纯电车。除了专职的合规网约车,部分兼职营运车辆也倾向于选择纯电车。在青岛市,日均完单 10 单以下的车辆占比超过一半,达到了 55.21%,这些车辆中纯电车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在商用出行市场,纯电车的优势明显,这也是其销量高于插混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策与基础设施影响

政策导向差异

政策导向对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新能源积分政策方面,纯电动汽车相较于插混汽车具有更大的优势。新能源积分政策旨在鼓励车企生产更多低排放、高能效的汽车,纯电动汽车在积分计算中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分值。这使得车企为了满足积分要求,会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中,从而推出更多款式和更具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吸引消费者购买。

在政府补贴方面,两者也存在差异。过去,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较大,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补贴逐渐退坡。即使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获得的补贴额度仍相对较高。例如,在一些地区,纯电动汽车最高可获得 2.5 万元的补贴,而插混汽车最高补贴仅为 1 万元。在新能源积分上,纯电动汽车可获得 3.4 分,插混汽车则只有 1.6 分。这些政策差异,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倾向于选择补贴更多、积分更有利的纯电动汽车,从而影响了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销量。

充电设施布局影响

充电设施的布局对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纯电动汽车的快充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800V 高压平台的应用让车辆在 10 - 15 分钟内就能完成从 0 到 80% 的充电,极大提升了用户的补能体验。换电模式也在逐渐兴起,换电站的建设正在加速布局,用户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电池更换,彻底解决了充电时间长的痛点。在全国范围内,充电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 2025 年底,全国充电桩总量突破 1200 万台 ,为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相比之下,插混汽车虽然也需要充电,但由于其具备燃油发动机,对充电设施的依赖度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在充电设施布局方面,插混汽车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插混汽车的充电速度较慢,充电设施的覆盖率也不如纯电动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插混汽车的意愿。充电设施布局的差异,对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未来展望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未来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空间。插混汽车凭借其技术革新和独特的优势,在短期内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插混汽车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插混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也将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纯电动汽车则凭借其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政策支持,在未来也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随着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突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其市场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纯电动汽车作为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将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未来将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态势,它们将相互补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购车时,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综合考虑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缺点,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