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关注讨论。究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工信部新规:智能驾驶的“安全刹车”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新规对智驾行业的影响
新规直击行业虚假宣传乱象,避免误导消费者。禁用 “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 等表述,建议使用 “组合辅助驾驶”。弃用 “脱手、脱眼” 描述,改用 “驾驶员运动脱离和视觉脱离”。“接管” 一词为 L3 专用,L2 不得使用。尽量用中文全称,英文首次出现需附全称说明。
技术层面的规范与限制
新规从硬件与软件层面双管齐下,减少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事故隐患。探索通过人脸 ID 识别等技术,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脱离。系统在驾驶员无法响应的情况下,规避事故后,需要对用户做出惩罚。不得抑制或关闭脱手检测,脱手超 60 秒需提供合理性说明。禁用 “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 等无法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该类功能禁止申报。
部署层面的严格要求
新规禁止公测,千人团、万人团均需走公告流程,严禁以用户为测试对象。严格限制频繁 OTA,紧急 OTA 需走召回审批。LCC、NOA 等 L2 级辅助驾驶能力,需包含避碰测试;测试报告应详细记录测试人员、时间、地点、步骤、项目及结果。对于仿真测试的可行性评价。
新规的实施将促使智能驾驶行业从“狂飙”走向“安全刹车”,进入更加温和、健康的发展模式。短期内,真正的智驾第一梯队受到很大影响,一些领先功能没法使用,新版本也因为审批问题延后推送。但长期来看,新规会让各大车企智驾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智能驾驶技术并非洪水猛兽,只要保持正常驾驶姿势,握紧方向盘、直视前方不走神,智驾会让驾驶更安全。工信部的新规为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规范,蘑菇车联将积极响应新规,继续引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体验。
全部评论 (0)